• 首页
  • 时政要闻
  • 产业经济
  • 发改动态
  • 财经
  • 房产
  • 信用辽宁
  • 营商环境
  • 一带一路
  • 产教融合
  • 乡村振兴
  • 沿海发展
logo 乡村振兴
  • 中宏网辽宁首页 >
  • 乡村振兴 >
  • 正文

“我们基地里的柿子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”

2023-03-17 09:13:21 来源:辽宁日报
分享到: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
  早春3月,走进铁岭市铁岭县李千户镇东催村广鑫顺果蔬有限公司的产业园区,只见大棚内西红柿秧有一人多高,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。工作人员采摘、搬运、装箱,忙个不停。

  “12栋大棚,有6栋栽种的是‘阿里郎’系列大柿子,6栋种的是‘金樱桃’品种小柿子。柿子都是自然成熟后才采摘,口感酸甜适宜。”园区技术负责人王绍伟告诉记者。

  大棚长280米,柿子摘下来后如何往外搬运?“我们在每栋大棚的作业路上铺设了轨道,柿子摘满箱后搬到电动轨道车上,就可自动运到分拣区,省时省力省人工。”王绍伟解释道,“我们的柿子主要在沈阳的连锁专卖店里销售,目前在哈尔滨也开了十几家连锁店。”

  说到哈尔滨,王绍伟打开了话匣子。他是铁岭县新台子镇人,从省农校毕业后,回到镇里从事了几年农业管理。离岗后曾经在黑龙江省一家农业公司当技术主管,去年底返回家乡。

  如今在东催村,王绍伟把果蔬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。“我们基地里的柿子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,一是因为温湿度控制得好,很少发生病虫害,就很少用农药,不用担心药物残留。二是以施加有机肥为主,让柿子自然熟。这样,柿子的品质就有了保障。”王绍伟说。

  在东催村基地大棚内,垄台上铺着薄膜,垄沟里铺的是稻壳,走在上面,软软乎乎,脚不沾泥。王绍伟说:“铺上一薄层稻壳,既可以吸潮,保证棚内湿度适宜,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,稻壳腐熟后具有增强肥力、疏松土壤的作用,这也是一种循环农业。”

  设施农业,强村富民。近几年,东催村集体经济每年固定收入16万元,同时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。目前,有20多名村民常年在基地务工。(记者 狄文君)


编辑:王新蕾
审核:吴娜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10250号

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884号-1

Copyright © 1998-2015 by www.zhonghongwang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: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